新闻与活动

[转发]为什么汽车工业对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1-08-20  /  浏览次数:2,143 次

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汽车有数万个零件,设计寿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间要经历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它要求维护尽可能地简单,可靠性则尽可能地高。而民用产品的特性则要求成本还要尽可能的低。现代工业的奇迹之一就是能把这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做得可靠性如此之高、可维护性如此之好,成本还如此之低。但是,奇迹是不存在的,要造出这么个东西,挑战是相当巨大的。

(有几位朋友提到了飞机、手机等行业。这里要说一下。就零件数量和制造难度而言,手机是远远比不上汽车的。至于飞机,普通单发活塞民用小飞机的复杂度和生产规模远远比不上汽车。而商务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的复杂度及可靠性要求确实高于汽车,但这些都是商用产品而不是民用产品。商用产品相较于民用产品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可维护性要求相对低、价格相对不敏感。比如2016年空客交付了688架飞机,而波音交付了748架。这并不是大规模生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规模生产”主要指的是产量而不是工厂占地面积。飞机行业对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是没有汽车行业高的,也不要求或无法要求供应链做到本地化。汽车的复杂度与其产量综合起来才造成了其特殊地位。)

汽车的这些特点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后果:

第一,汽车行业对于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能够辐射其他制造行业。因为产品本身的复杂,带来了现场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等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汽车行业不得不持续改进生产管理方式。因此,从汽车行业兴起以来,制造业中最先进的管理体系一直都是在汽车行业之中首创。最早的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到后来的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这些制造业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总是在汽车行业首先诞生,然后才传播到其他行业。所以,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的管理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管理水平。只要一个国家能实实在在地打造一个强劲的汽车产业,这个产业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制造业部门输送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

第二,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行业,会带来几乎整条产业链。它的上游行业几乎囊括所有制造业部门——冶金、电子、化工等等。而汽车行业是个重资产行业,对于库存十分敏感。库存量意味着积压的资金。而无论是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还是融资带来的资金使用成本,积压资金总之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巨大的库存就意味着公司每时每刻都要付出巨额成本。大部分车厂为了控制库存量,都要求供应商在尽可能近的地方设厂,或者反过来——在尽可能近的地方找到供应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一个强劲的汽车行业,意味着整条汽车产业供应链都在本地。换句话说,汽车行业的强大与否,基本表明了该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强大与否。综合而言,就是说,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的双重标杆。从国防的角度讲,自一战以来,总体战的模式依然占据战争主导。在这种战争模式中,一国的工业实力,特别是制造业的实力,往往决定了该国的战争实力。汽车行业本身恰恰标志着一国制造业的实力。我们来讲一个历史上的案例。

福特发明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以后,美国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后来福特公司投资英国的时候,试图将这一生产模式引入英国。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代,欧洲——特别是英国——领先全球。但是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统制造业管理体系的影响。那个时候所谓的传统制造业是指科技革命以前的手工业作坊。其管理体系都是以“计件工资”为核心的。计件工资制度,只适合简单的工业品,一则任何人之间生产差异不大,二则非常容易质检。非常适合早期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当福特公司投资英国的时候,传统的计件工资制度已经过时了。以固定生产节拍和计时工资为核心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才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一则固定生产节拍有利于协调各个零件加工部门,二则在制定每个生产节拍长度的时候都考虑了工人的生产动作,使工人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序,或者说,就算工人想要糙猛快,那也不可能提高他们的工资,反而有可能因为生产残次品而被扣薪水。相反,计件工资制度则激励了工人往糙猛快方向努力,对于汽车这样高度复杂、质检难度很高的产品,其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低劣,各零件生产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反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英国当时的工厂,管理人员从来不下生产第一线。经理们从不会去生产车间这种“脏乱差”的地方。车间内部的管理,依靠的是从技术工人里提拔上来的“车间管家”。而技术工人则已经被“计件工资”制度洗脑,难以接受福特的生产体系。这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劳资矛盾。福特公司最终不得不妥协,开始使用落后低效的传统生产管理体系。同样,法国、德国、意大利也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能接受这种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欧洲的汽车行业一直到1960年代才逐渐接受这一制度,到1970到1980年代才逐渐在生产效率上赶上了美国同行。因此欧洲汽车生产商在很长的时间里都难以和美国公司竞争。反倒是苏联,在大萧条前后从美国引进了整套汽车生产线,很多工人都是一张白纸,比较容易地接受了美国的生产方式。这一点反映到战争上的结果就是,美国和苏联在战时迅速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模式开始生产飞机、坦克以及各种武器。而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仍然处在“高级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中。这不但导致德国军工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也对德国武器装备设计思路产生了负面影响,很多设计出来的武器一开始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与其他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这造成了一个结果:德国坦克的产量与其工业技术水平并不相称。所以当我们惊叹于苏联战时坦克产量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支撑这一产量的,是源自美国汽车行业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而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故乡,福特公司在战时还以极高的效率造过战斗机、轰炸机。先进生产管理体系带来的影响往往被当时美国工业规模所掩盖,让人以为按照美国的规模,产量这么大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总而言之,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标杆,也是国防能力的标杆。

从这个角度延伸一点,说点题外话。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然样本还太少,只是聊备一说。这个现象就是,每当一个经济强权崛起的时候,它都会产生出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管理体系。美国超越欧洲的时候,福特公司在1920-1930年代产出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体系。欧洲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而长期未能接受美国的先进生产体系,生产效率长期落后于美国。而日本在挑战美国的时候,丰田于1950-1960年代产生出了精益生产体系。美国局限于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体系而长期未能接受日本的先进生产体系,生产效率长期落后于日本。而如今,中国来了。如今中国面临两大契机,可能会产生更高效率的管理体系。第一是汽车产业即将发生大洗牌。这是由于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推广。在这个大洗牌中间,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不是能够不受传统管理体系的束缚,发展出更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呢?不过,我对这一点抱有的希望没有那么大。因为当年丰田生产体系超越福特是出于日本1950年代的市场要求与后来世界市场的要求类似,而美国当时的市场要求则与后来的市场要求不同。这一点在目前的中国不是完全满足。当然,如果中国国内产业环境能够先于其他国家促使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或者促使自动驾驶汽车首先大规模发售,那么自然,中国企业感受到的市场要求就会领先于其他国家。那么当然可能产生出先进的管理体系。第二是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现在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越来越低,而跑在风口浪尖上的是互联网行业。未来可以看到大量的行业革命都与软件有关,与网络有关。单纯互联网而言,中国已经逐渐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领域呈现领先的态势。互联网行业在中国是个没有“传统”束缚的新兴行业,加上一些领先的态势,这极有可能导致中国率先产生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辐射到其它相关行业去。中国经济崛起的一大标志,我认为就是这种先进管理模式的诞生。阿里巴巴、腾讯、某个电动车创业公司或者某个互联网创业公司会不会成为历史上福特和丰田那样的里程碑,我觉得是值得长期观察的事情。